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博士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硕士生培养 
 博士生培养 
 2024年考研大纲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


学科代码:0832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58年设立的发酵工学专业,1998年获批食品科学二级硕士点;2006年获批本学科一级硕士点;2021年获本学科一级博士点。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等过程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食品营养、品质、安全特性为目标。学科围绕“健康中国2030”战略,面向世界食品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注重与化工、机械、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构建了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营养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学科交叉、服务地方”的鲜明特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2人,95%具有博士学位,51%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拥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人才38人,省级科研教学团队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政府机构中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正确政治立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治学严谨,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熟悉国内外食品领域前沿、具有深厚专业功底,掌握食品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创造性研究工作,具有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科研素养,善于思路创新、学科交叉与交流合作,具备系统规范的中外文科技论文写作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术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区域特色食品资源加工技术及理论:以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导向,基于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学方法,以西部特色食品原料为主要对象,研究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食品大分子的构象变化、分子组装行为,以及这些变化和行为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及控制机理。

2. 食品质量与安全:以国家对食品安全科技重大需求为导向,与化工、人工智能和信息学交叉,针对影响西北清真肉制品、乳制品、谷物制品安全与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精准检测、食品检测用新型生物材料、食品中兽药残留非靶向高效筛查、基于便携装备的快检技术。

3.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需求为导向,与轻工、材料学交叉,以茶叶、乳品等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为对象,研究农产品的生物发酵加工技术、食品新型超疏水抗菌包装材料、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梯次利用技术等。

4. 食品营养与健康:以健康中国战略对食品个性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需求为导向,与药学、环境学交叉,以占全国第一位的苹果、猕猴桃等特色果品为对象,研究食品中功能成分的有效分离与利用原理、食品的绿色加工技术、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信号通路和机制、食品营养素的高效递送体系、个性化定制精准营养模式构建。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五、培养方式

1. 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指导机制。为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应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博士生开展相关工作。指导小组要体现知识结构互补,一般由3-5名具有教授或具有博士指导资格的副教授组成。导师及指导小组在向研究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配合学院对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引导研究生走德才兼备的道路。

2. 博士研究生培养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学术创新的能力。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需要,指导研究生深入了解本领域前沿进展、系统掌握研究方案设计和先进仪器设备操作原理与方法,使其在拓宽基础、提升专业水平、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能够解决本领域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学位课

科研活动

学术活动

实践活动

基金撰写

≥17

≥13

≥8

1

1

1

1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分至少13学分,一般不超过15个学分,其中学位课9学分。实践4学分,总学分为17学分,一般不超过19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必修环节

博士研究生应进行科研、学术及实践活动,同时撰写基金,考核合格后获得4个学分。

1. 科研活动(1学分):研究生必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2. 学术活动(1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完成以下学术活动,由学院活动组织者或导师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1)应至少参加10次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活动;

(2)应至少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4)应撰写 1 篇学科前沿发展报告或综述论文。 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直接获得学术活动的学分。

3. 实践活动(1学分):研究生应参加实践活动,由导师或学院相关管理人员负责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

(2)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等;

(3)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等。

4. 博士研究生应在撰写开题报告前以撰写国家基金申请书的形式完成对研究内容的论证。所撰写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通过后获得1学分。

八、学位论文

1. 选题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商定或由导师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并征求研究生同意后确定。选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选题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科前沿动态,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或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研究生选题应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考虑本学科、本行业的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同时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以及导师的学术指导专长,选择适宜的论文题目,并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按时完成学位论文,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锻炼。

2. 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一般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含二次开题)。博士研究生应以撰写国家基金申请书的形式完成对研究内容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小组一般由5人组成。评审小组成员一般应全部为博士生导师,评审小组设秘书1人。

针对论文选题内容已取得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叙述与评论,为论文题目的确定提供支持与论证。

导师应作为评审小组成员参加开题报告会。评审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予以警告并限期整改,重新进行论文开题汇报,评审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论文答辩不少于24个月。

具体要求参照《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3. 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对其在课程学习、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社会实践、开题之后的科学研究进展情况等各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测评。中期考核分...

快速导航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建专题网站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7号        

邮编:710021    电话:029-86168583 

 
CopyRigh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