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095135
一、学科简介
秉承60多年工科传统,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授权点紧密结合人民大健康、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面向陕西地方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学校轻工传统优势工科为基础,在西北特色大宗农产品资源的食品加工、贮藏、保鲜、以及食品安全控制、质量监测等领域具有优势特色。现有专任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导师5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等15人;聘有国内外知名兼职教授及企业导师35人。现有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生应热爱祖国,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用户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熟练掌握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食品加工
面向区域特色食品资源高值利用需求,主要开展食品加工贮藏技术与理论、天然食品分子功能特性与应用、食品组分相互作用对食品品质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2. 食品安全
针对食品安全控制与质量监测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开展食品生物学精准检测、复杂基质中多成分快速分析、食品真实性监测与溯源、风险物质高通量筛查及精准测定、食品生物毒素危害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除应征入伍外的保留学籍)为5年。
五、培养方式
1. 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企业或科研院所)导师共同指导。
2. 培养分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
3. 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研究生总学分至少32学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6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课程设置在1学期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总学分 | 课程学习 | 学位课 | 学术活动 | 专业实践 |
≥32 | ≥27 | ≥16 | 1 | 4 |
七、必修环节
1. 学术活动
学院应组织或导师负责记录考核,通过考核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1)参加15次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活动;
(2)至少参加1次学校学术月活动;
(3)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4)撰写1篇学科前沿发展报告或综述论文;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直接获得学术活动的学分。
2.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到企业、工程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按要求提交专业实践报告及实践单位鉴定,学院应组织专业实践评定小组,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效果进行答辩考核,通过考核合格后可获得4学分。
八、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
应来源于本学科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针对产业发展中食品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加工、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可涉及本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或新装备等研制、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创造力,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
2. 论文形式与要求
(1)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项目(产品)设计、技术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也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论文。(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理论深度或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格式规范。
3. 论文的工作程序
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专业实践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过程。
4. 论文评审与答辩
(1)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2)学位论文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盲审,盲审结果合格后方能参加答辩。(3)答辩委员会要求由5名或7人组成,成员应由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硕导组成,成员中至少有2位院外或校外相关行业时间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