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工动态 
 学术动态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潘思轶教授和徐晓云教授作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2019/11/20 10:12 图/文:李博豪/伍金金 

11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潘思轶教授和徐晓云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精彩报告,学院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李国梁教授主持。

潘思轶教授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技术等。以“柑橘的营养特性与资源高效利用”为主题,主要围绕柑橘的营养组成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讲解,并且对柑橘“上火”机制与品质调控做了分析概述。在柑橘的高效利用方面,潘思轶教授从柑橘囊胞粒保质分离-稳定输送技术、柑橘果肉绿色高效加工技术、以及靶向酶解-多菌种发酵提质增香技术着手,为与会师生讲解了如何创新性提升柑橘果汁延伸产品的品质,如何构建柑橘皮渣多组分梯次利用技术,实现柑橘多元化、精深化加工。同时对果蔬的营养健康,品质调控,安全评估,高值利用,装备工程五个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报告最后潘思轶教授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及撰写经验,对部分教师的国家自然基金申报书进行了指导。

ACEAF

徐晓云教授作了以“结构与活性——类黄酮化合物的功能探秘”为主题的报告。报告从类黄酮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对类黄酮化合物生理活性的影响及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开始,并对定量结构与生物效应关系展开介绍,对类黄酮化合物的抑菌,肠吸收与外排,抗氧化,抗炎的效应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徐晓云教授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选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想,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应具有创新精神,要积极探索,努力开拓,会后并对部分教师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书进行了指导修改。

19CAF

两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激发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与会者受益匪浅。最后,在广大师生热烈的掌声中,报告会落下帷幕。本次学术交流增进了两校师生的友谊,开阔了我院师生在果蔬深加工、黄酮类化合物功能活性等研究方向的视野,对学院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新闻小贴士:

个人简介:

潘思轶,男,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性农产品高效加工利用的技术理论和化学变化机理,在果蔬深加工技术理论研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加工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湖北省科技发展计划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出口农产品安全卫生监控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学刊、农业工程技术等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徐晓云,女,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和植物性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领衔湖北省“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创新团队负责人及湖北省高等学校“果蔬高效利用与安全控制”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省“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发改委“武陵山区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在柑橘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的构-效关系、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构-效关系及关键转运蛋白的作用机制、黄酮类化合物的间接抗氧化的活性机制以及多酚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传统蔬菜加工、水生蔬菜加工、柑橘、小浆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转化。近5年来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审核:孙敏 编辑:郭璋)

关闭窗口

快速导航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建专题网站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7号        

邮编:710021    电话:029-86168583 

 
CopyRight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